这家新开的咖啡店,怎么静悄悄的?
提起华强北
很多人会联想到电子产品
其实
脚步匆匆的华强北
不只是电子产品的天堂
这里还有许多宝藏咖啡馆
能让你慢下来
最近,燕南路上
一家“无声咖啡”静静地开张了
它就是位于福强社区的
“益+”小站
也许深圳人对
“不说话”的咖啡店并不陌生
但这家店最大的特点在于
店员都是听障人士
顾客需要通过扫码完成下单
如果有额外的需求
可以通过语音识别系统
或手写板和店员沟通
来自台湾的主理人杨元成
是这个项目里唯一的健全人
店员亲切地称他为“老杨”
几年前
老杨带领这批听障人士
开启他们的创业之路
从最初的4人团队
到如今的“益+”小店
几年前,老杨在一家湖南米粉店就餐时,发现店里聘用的服务员都是听障人士,这让他十分触动。“这是很有意义的事。”他开始关注并走进这个群体,与其中不少人成为了好友。2019年,老杨开始组建一个全是听障人士的团队,并为团队取名“本无缺”,意思是“他们不缺什么东西,只是换种方式与大家交流”。
2020年,老杨带着4个听障伙伴来到福田竹子林的一家共享厨房里尝试做外卖,“我们做果汁、色拉之类的轻食,生意做得很火,团队的故事受到很多人的支持,产品口味也很受市场认可,整个共享厨房外面的走道都堵满了人。”
2021年,他们将第一家实体品牌店落在了福田CBD。“好在周边都是年轻族群比较多,对于听障人士创业他们接受度很大,我们的生意一下就做起来了。”
去年,老杨和团队与“益+小站”慈善商店项目合作,让品牌正式走上公益之路。最近,这家“无声咖啡”在华强北开业了。
在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的帮助下,党群服务中心的一角被免费改造成了咖啡店,店内不仅有座位,还为路过的快递员、外卖员、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柠檬水。
深圳的包容度
让听障人士愿意扎根
从最初的4人到如今的13人,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站在了服务业一线。
来自安徽的潘鹏是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“无声咖啡”项目的店长,深圳的包容度让他坚定了扎根这座城市的决心。
潘鹏分享道,由于听不见,听障职员的专注度更高。新的技能,他们往往只需要三天就能熟练掌握。“平均两分钟一杯,即便是在CBD的就餐高峰期,我们也能满足顾客的需要。”
作为店长,潘鹏成为了店里主动去和顾客接洽的人。“除了店面的管理还有运营,我还需要跟客人之间对接。”他说。
尽管听不见,但听障职员的手写速度远超健全人,“这杯咖啡做得怎么样?”“果汁的甜度您还满意吗?”手写板成为了他们与顾客沟通的重要工具,在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获取顾客的想法后,他们会第一时间在手写板上回应。
老杨表示,对于听障人士而言,这里的氛围是他们喜欢的,“他们不用担心被歧视,也没有什么大小之分,我也很少来店里,顾客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。”他说,在现阶段,这些来深打拼的年轻人,都没有离开这座城市的想法。
较之CBD年轻人聚集的氛围,华强北的社区店需要面对更多的亲子家庭,以及一些年龄较大的受众,“可能对听障职员还是会有一些芥蒂在,但我还是会在店里设立提示牌写上‘听障人士创业店’或是‘我听不见,有事请招招手’的提示,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家店是没有声音的。我们店不需要捐赠或者援助,你就像平常消费一样,进来买杯咖啡或者果汁就行了。”老杨说。
假如你在华强北
经过一家没有声音的咖啡店
抬头看看
也许你就在燕南路102号
这家“无声咖啡”店门口
如果你想买一杯饮料
只需要把“你好”换成招招手
就可以了
除了“聊天”的方式有点特别
没什么不一样
-END-
编辑 | 古丹妮、黄睿曈(美编)
校对 | 蔡诗妍、廖静文、黄缤、聂响
审校 | 兰永久
监制 | 郑永涛
信息来源 | 南方都市报、深圳晚报、晶报
推荐阅读
往期内容
❸ “流量跳级”初步形成3套“打法”| 党群服务中心变形记③
❹ 改革不停步,从“中心”抵达“心中” | 党群服务中心变形记④